
今年来,汉寿农商银行坚持以“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出发点,以解决“三农”金融需求为落脚点,紧盯辖内优势特色种植产业,深挖特色产业带头人、引路人,全力推动本土产业做优、做强。截至目前,该行已发乡村振兴系列贷12217笔,金额49456万元,其中种植贷414笔,金额1349.7万元。
择“良人”,搭建共同富裕网。“我们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早富起来。”共同富裕,是全党、全社会、全民族共同奋斗的目标。为找准致富带头人,长期以来,汉寿农商银行坚持立足本土、深耕本土,积极利用“金融三员”力量,开展广泛调研,力争在风险可控、手续合规的前提下,满足辖内种植业主金融需求。
“刚开始种梨树的时候真没想那么多,只想着把梨树种好,后来,销售渠道固定了,就想着能不能做点有特色的,便开始筹办梨园文化节,办了几届反响都挺好,今年就想把规模再扩大一点,吸引更多的人来游玩打卡,把我们西湖管理区的招牌打得更响、更亮。”谈起借款原因时,常德市西湖管理区某农业有限公司法人何老板如实说道。
何大哥,是致富带头人的代表,自公司创立以来,便通过区农业农村局、移民局积极协调消费扶贫活动,截至目前,已销售扶贫农产品40000余件,销售额达500万元。“有了农商银行这200万元的贷款支持,我能为家乡做的事情又多了一点!”当流动资金到账之后,何大哥感慨道。这笔资金投入后,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10个,年纯收入可净增300万元。
开“良方”,共施致富新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人的思想、感情、奋斗能力解放出来,真正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汉寿农商银行坚持全员营销,多角度、全方位发力,深挖潜在意向客户,畅通融资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坚持贷款利率全面下调,贷款准入门槛持续降低,着力让“三农”享受到家门口银行的便捷,实现乡村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
“以前不知道农商银行的贷款政策这么好,不仅利率低,不要抵押,操作还方便,在家就能借款、还款,急需资金周转的时候手机点一点,钱就到账了!”从事黄桃种植的王老板激动地说道。近日,汉寿农商银行西湖支行在进行整村授信时,了解到王老板有改良设备、扩大种植规模的计划,但工人工资、土地租金、黄桃出售时的流动资金都让其犯了难,为此,在实地调查,核实贷款用途之后,次日便为其发放了30万元种植贷。有了该笔资金的投入,预计今年可增产20万斤,增收50万元。
润“良田”,共创发展新格局。今年来,汉寿农商银行积极寻找有情怀、有想法、有抱负、有能力的新生代农民,合力奏好发展新乐章。
“被评市劳模、省劳模之后,我就在想,如何才能对得起党对我信任,如何把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用在实处,这两年,汉寿县的蔬菜基地越做越大,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也更加明晰,我有想法,也感觉能做好。汉寿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了解我的想法之后,马上就帮我授信了50万元,今年我办了合作社,要扩规模,更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帮我把额度提到了100万元。”县域内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人聂大哥高兴地说道。聂大哥从事蔬菜种植多年,拥有丰厚的种植经验,现流转土地1000亩,其中300亩为大棚种植、700亩为露天种植,拥有固定工人25人,年纯收入达200万元。有了该笔资金的支持,预计今年可增产300万元,补充临时性就业岗位30余个。
汉寿农商银行将不忘来时初心,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积极履行地方性金融机构职责,配合县委县政府开展各项惠民生、暖民心、合民情的工作,合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将不断下沉发展重心,坚持用“一线工作法”开展实践、指导实践,坚持在下乡走访中,创优信贷产品,在同业竞争中,提高服务效能,最大程度为县域内特色产业发展贡献金融农信力量。
一审 黄学丽
二审 朱自刚 曹亚玲
三审 张智峰
责编:黄学丽
来源:汉寿农商银行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视频】汉寿新闻2025.8.14
坡头镇陈家湾村表彰高考优秀学子
【视频】汉寿新闻2025.8.13
【视频】汉寿新闻2025.8.12
【视频】汉寿新闻2025.8.11
【视频】汉寿新闻2025.8.9
【视频】汉寿新闻2025.8.8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