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来,汉寿县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精神,下大力解决民政领域“三农”问题,找支点,抓重点,克难点,确保了中央政策在基层民政的贯彻和落实。
一是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保障兜底工作。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的一类兜底对象,按照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全额发放低保金390元/月;对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二类兜底对象,按照农村低保标准与家庭收入间的差额发放低保金290元/月、220元/月;对在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三类兜底对象,按照农村低保标准与家庭人均收入之间的差额发放低保金170元/月。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在全县开展了城市低保、特困人员、社会保障兜底对象专项清理不按标准施保、错保、漏保问题,确保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截止到目前,全县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0665户16294人(其中一类兜底对象622户1557人,二类兜底对象1689户3421人,三类兜底对象1128户2612人);农村特困人员6342户6342人(属建档立卡贫困对象356户356人);全县孤儿对象51人,属建档立卡对象32人。经与扶贫办联系认定全县共有享受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对象又是扶贫建档立卡对象共计3979户7978人。与此同时,县民政局主动作为,联合县财政、教育、医疗、扶贫等十一个科局,出台了《汉寿县建立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帮扶长效机制工作方案》,根据每个兜底保障对象情况,针对性明确了帮扶牵头部门、帮扶内容措施、帮扶绩效考核评价等,做到了积极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切实抓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落实惠残政策要求。今年以来,通过广泛政策宣传和集中上门评残等方式来协助残疾人便捷办理相关手续,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证人数增加,全县有残疾人21936人,其中一二级重度残疾14678人、三四级残疾7258人,相比2019年新增残疾人3293人,其中一级238人、二级1602人、三四级1453人,增长率18%;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根据常德市民政局、常德市财政局、常德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提高全市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及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常民发〔2020〕11号)的通知精神,从2020年1月1日起,全县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统一由2019年的人均65元/人/月提高到70元/人/月,并于每月10日前通过财政“一卡通”发放到位,目标完成率100%。截至到11月初,全县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共1.88万人,累计发放资金1337万元。其中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12104人,发放128576人次、资金899.436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6696人,发放62603人次、资金437.93万元。
三是全面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全县193个行政村、88个社区完成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修)定和法制审核工作,实现了100%全覆盖。
四是突出重点人群关爱服务和社区(居家)养老建设工作。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县共有养老机构180家,其中农村敬老院29家;农村五保之家12家,农村幸福院60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8家;居家养老示范点40家;农村互助幸福屋10家;城乡医养健康屋4家;城市宜老自助屋2家;公建民营社会福利中心1家;社会力量筹办养老机构4家。共有养老床位7166张,按全县老年人口16.6451万人计算,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达43张。县城区形成了主要以县社会福利中心(常德市嘉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锦源老年医养中心、东润花园老年公寓等三家养老机构为支撑,街道、乡镇社区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村(居)以居家养老示范点和农村“三屋”建设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
责编:刘译林
来源: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乡村振兴路上的“老兵”】邓红波:“兵支书”领航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视频】汉寿新闻2025.8.1
【乡村振兴路上的“老兵”】吴喜堂:永葆军魂的“兵支书”
【视频】汉寿新闻2025.7.31
【视频】汉寿新闻2025.7.30
【视频】汉寿新闻2025.7.29
【视频】汉寿新闻2025.7.28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