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寿,源自千年以前的东汉时期,意为“大汉江山,万寿无疆”。这块福地灵山秀水、人寿年丰,一直以来极力推行和倡导传统的孝道文化,全县流传着很多尊老爱老的动人故事。
蔡老太的“半个儿”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汉寿县转业军人肖轩福,在丈母娘蔡老太太心中比亲儿子还亲。
1983年,蔡老太的二女儿陈小艳和正在某海军部队服役的肖轩福共结连理。1989年,肖轩福转业回地方,安排到汉寿县外贸局工作,当教师的陈小艳也调到了城郊一所学校任教,一家人过上了幸福团聚的日子。
肖轩福是一个心地善良、勤快能干又极有责任心的人。工作之余,他几乎包下了所有的家务活,特地从岩嘴乡龙虎村把蔡老太接来同住,好在老人面前尽尽孝道。肖轩福把最好的房间让给老人住,床头柜里备有日常药物,暖水壶里开水24小时不间断。吃饭时,他总是把好菜往老人碗里夹,饭后马上把泡好的茶递到老人手上,临睡前又为老人打来热腾腾的洗脸水,第二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老人倒马桶,并涮洗得干干净净……肖轩福不厌其烦,天天如此。
1992年,肖轩福单位解体,成了下岗职工。见女婿家日子紧巴,蔡老太“闹”了几次要回老家,都被肖轩福劝住了。他说:“妈,日子总会宽裕起来的,你只管放心住下来吧。”为了让老人安心住下来,肖轩福卖过冷饮,做过服装生意,后来干脆在建筑工地上干起了重活,整天和砖头、水泥、灰浆打交道。虽然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但他瞒着老人,说自己在外找到了一份既轻松、薪水又高的工作,回家时常为老人买些糖食糕点和时鲜瓜果。
女婿的善良与孝心让蔡老太倍感幸福。平时,老人总是告诫女儿,轩福下岗了,要多体贴他、关心他,在婆婆面前也要多尽孝心。
在肖轩福的精心呵护照料下,蔡老太98岁时无疾而终。
一个学子的孝心守护
在人们的印象中,独生子女骄纵任性,而周卓却是值得爸妈骄傲的“暖男”,让我们从他学生时代的一次孝心守护说起。
2002年夏季,周卓在海南海口某大学读大三。7月7日,母亲因病要在县医院动大手术,他正好放暑假在家。在妈妈手术过程中,他始终站在手术室门外,双手合十,默默地为妈妈祈祷。当手术车推出来的那一刻,他握着妈妈的手哭了起来。
手术后,妈妈还需住院疗养一段时间。周卓怕爸爸粗手粗脚伺候不好,硬是把能干的舅妈接来了。他要爸爸只管干自己的“跑车”业务,自己承担了所有家务活。一有空闲,他就赶到医院,陪在妈妈身边聊天为她解闷,或给妈妈揉肩捶背为她按摩,比女孩子还温柔体贴,同室的病友都称羡不已。孩子的暖心守护换来了妈妈的身体康复。
祸不单行,他妈妈出院不久,爸爸在4米高的屋面捡瓦时跌下,不幸摔成重伤。住院期间,周卓为爸爸端屎接尿,擦身换衣,熬药喂饭,人也变得黑瘦了。亲戚们想替换他一下,被他拒绝了。就这样,他在医院一呆又是20多天。
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爸妈还没完全康复。他又忙着打扫家里的卫生,备足了一个多月的生活用品,把一切安顿得妥妥贴贴。望着孝顺儿子忙碌的身影,周卓父母脸上挂满了幸福的泪花。
如今,周卓已是酒店的中层骨干,在省城买了房子,和爸妈一起居住,以便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共享天伦之乐。
久病床前有孝媳
人们都眼热汉寿县洲口镇的高大姐老人前世修来的好福气,接了马爱梅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知冷知热的好儿媳。
马爱梅今年57岁。几十年来,她在外耕种收割,在家相夫教子、孝敬婆婆。在她的操持下,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可去年上半年,婆婆不知怎么了,在家乱说乱讲乱骂,有时找绳子还要寻短见,大小便也常拉在床上,闹得一家子不安宁。马爱梅总是不厌其烦,为婆婆浆洗衣被,每天为她洗澡,把婆婆照顾得干净清爽。后来,她打听到婆婆的这种病可以治愈,又护送婆婆去市神经病医院治疗。她的孝心终于得到了回报,婆婆的神志恢复正常。
不到半月,老人的肚子里又疼了起来,马爱梅再一次把婆婆送进了医院,初步诊断为肠梗阻,需动手术。先前为老人治病,家中的3000多元存款已用得精光,还借了1000多元钱。好在人心向善,在边邻亲友的帮助下很快凑齐了手术医疗费,待开刀一看,老人得的是肿瘤。虽然医生说手术后最多也只有半年时间,但马爱梅却认为5000多元手术医疗费花得值。
手术后,马爱梅日夜伺候在老人的病床前,直到去年腊月,老人93岁高龄去世。她用孝心,陪伴婆婆走完了生命最后的时光。
婆媳“母女”情
“要不是搭帮俺儿媳妇,我这把老骨头恐怕早就打得鼓响哒。”贺桂枝老人生前每每谈起自己的儿媳妇曾芝香,总是赞不绝口。
1996年农历腊月十八,已69岁的贺桂枝老人不幸遭遇车祸,生命垂危,曾芝香闻讯后马上送老人到乡医院抢救。见老人气息奄奄,医生直摇头。“医生,老人家就是有一线希望,都要请你们尽力抢救啊!”曾芝香眼含泪水请求医生。医生建议马上送县医院。当时丈夫在外地工作,其他家人也没在场,她独挡一面,请医生提前和县医院联系抢救事宜,又立马筹措了5800元资金揣在身上备用。怕婆婆在车上出危险,要求医生输液随车同行。到了医院,她又忙着挂号付款办手续。
平时,曾芝香就把婆婆当亲生母亲看待。不管生活的担子多重,她总把公公婆婆的生活起居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二老的衣服鞋袜、看医生买药丸,都是她一手操办,遇到节日或老人的生日,她总是塞钱给他们零用,千方百计让老人享受晚年的幸福与快乐。
同样,婆婆也对她关怀备至、呵护有加。曾芝香生孩子时曾昏迷4天4夜,落下了病,老人反复叮咛儿子要照护好妻子,凡事让着点,并动员儿子做了结扎手术。有一年暑假,曾芝香参加业务培训,婆婆主动到她家协助做家务,每天中午回到家,婆婆早就为她冲好了凉茶,熬好了绿豆粥,还为她开电扇,倒洗脸水。
后来,曾芝香一家定居县城。平时母亲若来家里作客,曾芝香总会叫上婆婆一起来。见曾芝香和两位老人如此亲热,边邻们总会问,哪位是母亲哪位是婆婆。婆婆便会抢先回答:“俺是曾芝香的婆婆,可她比俺亲闺女还亲哩。”曾芝香则会说:“母亲是妈,婆婆也是妈,何必分得那么清。”
2015年,曾芝香远赴美国务工。出发前,婆婆拿出积攒的100元钱递到媳妇手上,叮嘱她一个人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以后见到钱就如同见到她本人一样。
人生无常,去年12月22日婆婆驾鹤西去,终年95岁。身在大洋彼岸的曾芝香闻听恶噩,在微信上悲痛地写道:“敬爱的妈妈,这钱我会永远留着,一直到我生命的最后……祝您一路走好,我会永远怀念您!”
作 者:高 奎
编 辑:刘思怡
一 审:李 俊
二 审:朱自刚 曹亚玲
三 审:张智峰
责编:刘思怡
来源: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关爱小乳牙科学防龋”公益行动走进汉寿
【乡村振兴路上的“老兵”】冯超越: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群众信赖的“主心骨”
【视频】汉寿新闻2025.8.4
【乡村振兴路上的“老兵”】邓红波:“兵支书”领航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视频】汉寿新闻2025.8.1
【乡村振兴路上的“老兵”】吴喜堂:永葆军魂的“兵支书”
【视频】汉寿新闻2025.7.31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