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湖湘文化:文化引领 推动乡村振兴
2022-06-17 14:57:47          来源: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傅莹莹 |          浏览量:7159

2022年5月,常德市湖湘文化交流协会、汉寿县湖湘文化交流协会及部分文化单位负责人来到沧港镇友谊桥、军刘、小凡洲、北美、凰山村,开展以“乡村振兴,文化铸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走进美丽的示范村,亲近浓郁的乡土文化,使大家内心受到了震撼和启迪;舒适的生活条件、淳朴的文明新风、优美的生态环境、快乐的幸福生活,让大家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是综合性系统化工程,“塑形”的要义在于发展特色产品,壮大支撑产业,实现有体可依。“铸魂”的主旨在于繁荣文化产业,滋养精神家园,实现有味可循。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的精神风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

乡村文化要取得长足进步,发挥引领作用,要立足“四个高地”,真正实现“以文立镇、以文兴业、以文化人”的目标。

一是立足产业高地。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巩固田土林地基础,做活水里文章。充分挖掘地理文化,以地兴业,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水稻、油菜、蔬菜,玉臂藕、龟鳖养殖、稻虾混养及草食动物的养殖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提高品质、延长链条,打造品牌、扩大营销、获取地标,打造观光农业和区域旅游业。

二是立足建设高地。首先是自然村落的建筑、结构各具风格,要做到文化地标、景观功能、文化游览、公共活动相结合。其次是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要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文化史馆,梳理乡村文脉,收藏乡愁印记,把乡愁作为乡村文化的心理起点。村级文化走廊、诗墙和文化综合体,都将成为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思想文化建设的新高地。第三是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多样的传播渠道和多彩的文化产品,提高数字平台的普及率和适用性,大力开展反映农村生产生活、深受村民欢迎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优秀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广大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是立足融合高地。有效利用和保护屈原历史文化基地,杨幺农民领袖起义的墓地,陈刚、江福生烈士和当代先烈的墓园,实现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屈原的求索精神和爱国热忱,是湖湘文化的血脉,是近代、现代汉寿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求索不止的精神结晶。杨幺倡导的“均贫富 等贵贱”的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湖湘文化色彩。陈刚、江福生等先烈奉行的“保卫和平 宁死不屈”的为民情怀,与我们推崇的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地方精神,与我们倡导的“以德润心  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和乡村人文精神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本地的快板、渔鼓、舞龙舞狮、地花鼓、木偶戏、三棒鼓、顺口溜、三句半等,开展自编自演、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编纂地方志、村庄史、族谱、英烈传、地名传,丰富地方文化生活,活跃地方文化气氛,弘扬正义、正气,传播正能量。

四是立足人才高地。“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干事创业的关键资源。一个地方要发展进步,首先是管理人才。村级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是乡村振兴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实施者。他们是基层的管理人才,也是群众发家致富的领路人。要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活化机制、优化结构、强化训练,把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引路人选好配强。其次是文化人才。要加大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吸引乡贤人士回乡创业,选派大中专毕业生,接纳复退转业军人,与科研院所对口联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体制机制,组织专业培训、外地采风,举办各种赛事活动,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让乡村文化人才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作   者:龚玉德
   :傅莹莹
   周海燕
    
   

责编:傅莹莹

来源: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要闻
视频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