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养老骗局,你中招了吗?!
2022-05-20 12:44:49          来源: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彭琼子 |          浏览量:5939

“免费听养生课,登记信息就送鸡蛋!”

“这款理财产品回报高、风险低,现在名额不多了,可要抓住机会呀!”……

这样的套路,你是不是很眼熟?

在公园、商场和小区里,总有一些“热心”的推销员拉住买菜遛弯的大爷大妈进行免费体检按摩、介绍养老项目。

但这背后,可能是打着“养老”旗号的诈骗行为。

快来看看最新的几种“养老”骗术套路,提高自我防骗意识!

“保健品”诈骗

骗术套路:以抽奖、免费旅游等噱头吸引老年人,或打着帮老年人免费体检的幌子,谎称老年人患有疾病;借机推销“XX保健品”或“XX药品”,并夸大甚至虚构产品功效,非法销售质量不合格产品等等。

检察官提醒:犯罪分子经常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欺骗老年人在所推销的“保健品”上不断投入大量资金,但所推销的所谓“老年理疗品”“保健品”基本无医疗价值。

“养老项目”型骗局

骗术套路:骗子会先在公园、超市、小区等老年人密集的场所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向老年人灌输“投资”的概念。再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讲座等“由头”,以赠送礼品等手段博取老人的信任。并在活动过程中告诉老年人,他们有个不错的“养老服务”的项目,并承诺“投资一定金额后,不仅可以享受利息,还能获得房屋居住权。投资越多,福利越好。”以此让老年人认为“这种投资”可一并解决投资理财与养老问题。

检察官提醒:实际上,所谓的“养老服务”项目只是个虚无缥缈的噱头,骗子只会对老年人进行“口头承诺”或是签订“空头合同”,而这样的“承诺”与“合同”并无法律效力。

“投资理财”型骗局

骗术套路:骗子往往会向老年人宣称有一种“无门槛或低门槛、低风险、高回报、期限灵活......”的投资方式,从而销售所谓的“理财产品”,并在形式上承诺“用自己的房产或车辆作为抵押”,同时向社会公众吸取资金,用于对外投资经营等。一旦投资失败,投资者的钱就无法收回。

检察官提醒:“骗子把钱弄到手,投资失败就跑路”。从事吸储、放贷、理财产品和基金发售等金融业务必须取得金融监管部门核发的金融许可证,未经许可从事金融业务均属违法,无法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投资返利”型骗局

骗术套路:骗子以销售“保健药品”为幌子,实施诈骗。通过租专门场地针对老年人“授课洗脑”,并免费赠送鸡蛋、水果甚至是小家电,每天吸引数名老人。当老人们被成功洗脑后,骗子又欺骗他们去买毫无用处的产品,每隔几天卖一次产品,但隔天都会如数返还,以此一步步引老年人完全上钩。

检察官提醒:此种骗术套路类似于“保健品”诈骗,但比它更难识别。这种骗局完美利用了老年人的“贪便宜”心理,从本质上看,还是骗子利用言语获得老年人信任后的“空手套白狼”。

打击养老诈骗犯罪,要与关怀老年人并举。作为养老保卫战的“家庭帮”成员,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也同样要提高防骗能力。常提醒、多关心!不给骗子趁虚而入的空间,和全社会一起共同筑牢守护个人财产的安全防线。

天上不会掉馅饼!

你看中别人的优惠

别人贪图你的钱财!

学习防骗知识

识别骗术套路

增强防范意识

筑牢财产防线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编   辑:彭琼子
一   审:周海燕
二   审:朱自刚 张智峰
三   审:彭庭毅

责编:彭琼子

来源: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要闻
视频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